所罗门评估了他对智慧和知识的追求,总结说,它是徒劳的。他将探索的对象转移到狂妄和愚昧,但是它们也是徒劳。他发现智慧越多,意味着对寻求知识的徒劳性的认知就越大。
我心里议论更字面的翻译可以是 “我对我的思想说”。我们可能会说,“我思考”。所罗门意识到他得了大智慧,胜过他作王以前耶路撒冷的众人。他进一步沉思他心中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由于所罗门拥有如此伟大的智慧能力,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他立志了解智慧,以及狂妄和愚昧。
所罗门从神所给他的智慧开始,专心于决定智慧与其对立面狂妄和愚昧的对比是否能够成为了解神的世界的关键,但这一对比并没有提供答案。结果是徒劳,是捕风。智慧是有价值的,但它并没有引向全面的了解。
所罗门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地上所做的事,但是他也专心察明狂妄和愚昧,是调查中的新事。愚昧是智慧的对立面,是所罗门在本书中继续强调的要点。因为他已经将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便探索狂妄和愚昧。如果智慧似乎不能提供清楚的答案,那么他的探索必定会引他去探索生命中的其它现实。
整本箴言书,其中大多是所罗门所著,其前提是 “幼稚的少年人” 可以通过聆听智慧的教导而变得有智慧,而不是默认地走入愚昧人那毁灭性的经历中。由于所罗门在用清楚的词汇宣称,从智慧的角度来写,他不能说智慧和愚昧没有区别。更有可能的是,所罗门给我们两个对立面以便阐述人类理解的的整体性。在人类理性的整体性中没有什么可以解释人类在地上的目的。尝试是徒劳的,所罗门知道,因为他试过了。 传道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如果所罗门不能做到的事,就是无法做成的事,省得我们自己去做徒劳的事。然而,不管怎样,似乎我们所有人依然在尝试。但是,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经验与所罗门的见识进行比较的话,就能够直接跳到结论,省得我们自己捕风。我们在增加智慧的同时,也在增加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貌似智慧带来的主要作用是更加地认识尝试了解和理解生命目的的徒劳性。
传道书 1:16-18 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17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道也是捕风。18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申命记4:15-20 解释
摩西警告以色列人不要雕刻任何偶像来作为敬拜Yahweh的方式。这样做会将造物主(神)降格到祂所造之物的水平。...... -
罗马书 16:6-8 解释
保罗继续列举那些竭力服侍基督的人,他想让罗马信徒问候他们。极有可能,这些信徒会成为支持保罗恩典福音的主要盟友,对抗与之竞争的犹太 “权威”。...... -
出埃及记 38:21-31 解释
摩西详述了用于建造帐幕的材料数量。在此,重点在于用来制造帐幕和帐幕内物品的贵重金属的数量。...... -
出埃及记 34:27-28 解释
在口述重新立约的原则后,耶和华命令摩西将有关重新立约中所说的一切写下。摩西在耶和华同在的四十昼夜并未吃喝。石版也刻上了十诫。...... -
出埃及记 17:1-7 解释
食物 (吗哪和鹌鹑) 的供应确立好后,以色列人继续朝西奈山 (也叫何烈山) 前行,来到了一个名叫利非订的地方。在这里百姓发现没有水喝,就向摩西抱怨,摩西就转向耶和华寻求引导。耶和华告诉他去何烈的磐石,用击打尼罗河的杖击打它。百姓得水,这地方被命名为玛撒和米利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