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重新回归从人类理性和经验的角度作以评估。他观察了不公的虚空,人类在世上未能捍卫正义,使得在地上的存在不值得羡慕。
所罗门已经观察到自然充满了周期循环。在传道书中,他也用了很大的篇幅,循环地回到同样的主题,重新作以评论。他从人类理性和经验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欺压。
当所罗门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时,他重新思考了第 3 章末尾的结论,也就是虽然神按祂的时间掌控着万事,人类却在欺压者的手下遭遇不公。所罗门在第 3 章观察到,恶人和义人在审判之日都会对自己的生命交账。现在他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是在深度探讨人类互相伤害的现实。
所罗门评论人类彼此所行的一切欺压。这显然是第 3 章讨论世界扭曲本质的连接点,“在审判之处有奸恶“。这里,他讨论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者拥有势力。人类在获取势力后会做什么呢?他们可以用来祝福,也可以用来欺压。
对于受欺压者,无人安慰。欺压的本质是对他人缺乏关心。当欺压者使用势力、影响力、财富或地位来施行欺压时,只能说他们不会用自己的资源去安慰。安慰一词是 naham,字面意思为 “叹气”。这也许意味着那些有势力的人不会为受欺压的人感到痛心。他们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其他人只是实现欺压者想要之东西的手段。
这种叹气的想法是一缕蒸气。如果所有人的生命都满了用所获势力欺压他人的人,那么生活不就只有徒劳吗?这不就证明了一切都是虚空吗?所罗门在第 2 节说到,他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他们已经逃脱了从欺压而来的眼泪,因为死人摆脱了那些缺乏势力之人一贯的欺压,已经逃脱了徒劳、虚空。
那未曾生的比这两等人更强。死人已经从欺压中获取了缓刑,但未曾出生的对欺压和其影响力完全不知。活着的人更糟,因为他们必须每天处理这样的现实。
那未曾生的从未降服于受欺压者的困境 (或者欺压者的羞辱性罪行)。甚至更普遍的是,那未曾生的无需对付那面对不公而有的无力的挫败感。他们从未见过日光之下的恶事,就是比那些遭受欺压的人更广阔的恶网。
在虚空之中,理解力是有限的,以致缺乏了确定性和清晰度,人类注定在扭曲和恶事中挣扎。如果这就是生命的全部,那么最好是不要活着,因为这样就无需观察日光之下所有的恶事。 所罗门再一次从人类的理性和经验做出评论,并且会继续在理性和经验的观察和信心的观察间循环。
传道书 4:1-3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2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3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马太福音 5:3 解释
耶稣交叉对称中的第一个陈述着重于对自己有一个真实的看法。...... -
出埃及记 34:10-11 解释
耶和华宣告祂要重新与以色列立约,要为他们行神迹,包括赶出那些当下住在应许之地的民族。...... -
出埃及记 14:5-14 解释
就释放以色列人一事,法老和他的臣仆改变了主意。所以,法老预备了最好的军队和马车,前来追赶他们,要将他们带回埃及,并在耶和华告诉以色列人扎营的地方,追上了他们。当以色列人看到他们时,就特别害怕,开始抱怨摩西,因为他领他们到了一个无法逃离的地方。摩西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因为耶和华要行大事。...... -
传道书 4:13-16 解释
当明智的领导取代愚昧之人时,人们就会充满渴望和欣赏。但是,很快就将已改善的境遇当作理所当然,并期待有进一步的改善。...... -
传道书 2:18-23 解释
所罗门考察他遗产的命运和他辛勤劳碌的内在价值,并且绝望,因为他要将所有的一切都留给那最终会挥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