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给出如何建造用以烧祭物之高坛的指示;它的建造记录记载在出埃及记 38:1-7。
现在,耶和华给出了建造祭坛的指示,也就是烧祭物的地方 (许多地方也称为 “铜坛”,出埃及记 38:30;39:30 和以西结书 9:2),以及其它与之相关的物品。该祭坛有以下特征:
坛是用皂荚木做成,与约柜和其它帐幕物品一样。
坛要四方的,长五肘,宽五肘,高三肘。一肘是 18 英寸,那坛的每面可能是 7.5 英尺 (大概 2.25米),使其成方形。坛的高度是 3 肘,也就是 4.5 英尺 (大约 1.3 米)高。
他们要在坛的四拐角上做四个角 (2 节)。这是第一次提到祭坛的角。在古近东,带有角的祭坛并不是以色列独有的。其他民族造坛,以角代表他们神邸的能力。这里,这些角也代表了独一真神的能力。
此外,这些角与坛接连一块,也就是说,角不是祭坛单独的附加部分,而是祭坛整体制成的固有部分。
此外,他们要用铜把坛包裹。铜与金银比较,相对不那么贵重,但坚固而华丽。
坛角之后,又给出了一些如何制造与坛相关器皿的指示。
所提及的第一个器皿是盆,用于收去坛上的灰,就是烧祭物的燃料所产生的灰。除盆之外,他们要做铲子、盘子、肉锸子、火鼎。很明显,火鼎是一个木炭开火器,维系或开始坛上的火。在民数记 16 章有一个故事,其中似乎每一个在祭坛边服侍的利未人都有自己的火鼎,用于盛碳。在那个故事中有 “两百五十个火鼎” (民数记 16:17)。最后,坛上一切的器具都用铜做。
要为坛做一个铜网。对于构成格子的网而言,他们要在网的四角上做四个铜环,应该是为了便于搬运。这网格构成一个超大号的户外烤架,在上面 “烧烤” 祭物。
他们要把网安在坛四面的围腰板以下,使网从下达到坛的半腰。这就意味着网要安在坛壁架的半腰,离地面 2 英尺。“烧烤坑” 有一个凹进去的格网。
也要为坛做杠,易于搬运。杠是用皂荚木所做,用铜包裹。为要抬坛,这杠要穿在坛两旁的环子内,用以抬坛。
坛是空的,用板做成,这样携带就比较轻便。
这些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做。
在山上,耶和华清楚地指示摩西,如何制造祭坛和器皿。这命令一直在重复,以此强调按照祂确切的规格建造的重要性,不能修改或添加。
祭坛的角后来有在旧约中出现,要是在其上洒公牛的血,作为各人的赎罪祭 (利未记 4:2-34)。它们也是被控告的犯人前往寻求庇护的地方 (比如,列王纪上 1:50)。
君主 (统治者) 神要求附庸(以色列)制造祭坛,以便向祂献祭。神的主要意图是让献祭来影响百姓的心,以致他们顺服与祂的盟约。神期待百姓通过顺服祂的命令,与祂同行,从而遵行祂的盟约。在百姓搞砸时,祭物是确保他们可以恢复与神 (彼此) 团契的一种方式。
神最期待的是内心的顺服,这一点在撒母耳记上 15:20-23 扫罗王献祭违背神命令的故事得以公然显明。先知撒母耳说: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 (撒母耳记上 15:22)
顺服神的命令为百姓带来极大的益处。他们若活在自治、爱人、互利中,社会就会兴盛蒙福。祭物是恢复团契的持续形式。
希伯来文书总结了动物献祭的预期目的,为要遮盖人类的软弱和犯罪倾向。这祭物是理解自己软弱的领袖,“以温柔待无知和误导之人” 的方式。因此,就有了团契恢复的一个持续方式。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希伯来文 5:1-3)
动物祭物也预示了更好的大祭司和完美的祭物,两者都集中于耶稣基督身上。动物祭物是一个象征性行为,预表了藉着耶稣基督的血所献上的最终祭物 (希伯来文书 13:10;罗马书 3:24-26;希伯来书 9:6-14;彼得前书 1:18-21)。
耶稣将自己献上,作了完美的祭物,以罪的赎价一次献上永远献上 (希伯来书 9:11-12)。耶稣的祭物遮盖了世人的罪,将其与自己一起钉在十字架上 (希伯来书 2:17;歌罗西书 2:13-14)。神要求新约信徒将自己的生命作为活祭,讨祂喜悦 (罗马书 12:1)。
新约不仅将耶稣描述为我们完美的祭物,一次献上永远献上,也是我们永远和常驻的大祭司;既或我们犯罪,也为我们代祷。希伯来书 7 章的经文表明,耶稣所执行的功能显示,大祭司的角色也是耶稣的预表。
“像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原是与我们合宜的。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先为自己的罪,后为百姓的罪献祭;因为他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 (希伯来书 7:26-27)
出埃及记 27:1-8 “你要用皂荚木做坛。这坛要四方的,长五肘,宽五肘,高三肘。2要在坛的四拐角上做四个角,与坛接连一块,用铜把坛包裹。3要做盆,收去坛上的灰,又做铲子、盘子、肉锸子、火鼎;坛上一切的器具都用铜做。4要为坛做一个铜网,在网的四角上做四个铜环,5把网安在坛四面的围腰板以下,使网从下达到坛的半腰。6又要用皂荚木为坛做杠,用铜包裹。7这杠要穿在坛两旁的环子内,用以抬坛。8要用板做坛,坛是空的,都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做。”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马太福音 5:10-12 解释
耶稣 Makarios 交叉对称中的第八个陈述,也就是最后一个陈述 (A’),所涉及的是为义受逼迫。耶稣随后重述了这一观点,告诉他的门徒,神会因他们面对逼迫的公义生活而赏赐他们。...... -
罗马书 1:2-4 解释
保罗正在确立福音的事实:耶稣是旧约所应许的,是大卫的子孙,是神也是人,且从死里复活。...... -
出埃及记 33:12-17 解释
摩西带着顾虑进入会幕就近耶和华 ( “面对面” )。耶和华说,因以色列在 32 章所犯的罪,祂不会与他们一起进入迦南地或住在他们中间。第一个顾虑 (12-14 节) 是有关耶和华对以色列百姓的意图;第二个顾虑 (15-17 节) 是有关耶和华是否在应许之地的旅途中与祂的百姓同去。 ...... -
出埃及记 16:1-21 解释
1-21 节描述了以色列在旷野从以琳到西奈的旅程,以及因食物缺乏而有的矛盾。正如前一章在玛拉一样,百姓因食物的基本需求面见摩西和亚伦。耶和华回应了他们,提供了吗哪,并提供了如何收取、储存和食用的具体指示。这是耶和华用来试验百姓和增加他们信心的另一个事件,这试验是对百姓就祂供应一切所需之能力的考验。 这一部分可分为: ● 怨言 (16:1-3) ● 供应的应许 (16:4-12) ● 吗哪和鹌鹑的供应 (16:13-21) ...... -
出埃及记 14:15-31 解释
本章的最后一部分 (15-31 节) 包括圣经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过红海。该故事以耶和华的指示开始,为以色列人过红海做准备 (15-18 节)。之后,19-20节中,耶和华的使者在云中出现,移动到保护以色列人免受埃及人攻击的位置。21-25 节将红海水分开和以色列人从干地穿过联系在一起。刚过去,耶和华就使红海淹没了追赶的埃及人,击杀了法老最好的军队 (26-29 节)。最后一部分 (30-31节) 是耶和华奇妙拯救的总结,以及以色列人的感恩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