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优先考虑他的旅程,好能够将福音传给不认识基督的人。他再一次解释说,他还未拜访罗马的信徒,是因为他一直在向未听过福音的人传福音。
保罗游历四方做事工时,就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他的重点在于将福音传给从未听过福音的地方。保罗引用了旧约先知以赛亚来重申他对外邦人的事工,传福音信息给从未听过的人。正如在 16 节所提到的,这是保罗的任务,他是外邦人的使徒,受差遣向从未接受过福音的地方传讲基督的福音。
保罗引用以赛亚书 52:15 来强调他的事工策略:他要去到从未听过基督福音的地区,向不明白福音的人传讲。因为保罗发现许多不认识基督的地区,所以他一直受拦阻没有去拜访他写信的对象罗马信徒 (罗马书 1:8)。
许多外邦人并未听过弥赛亚。犹太人在成长过程中了解所应许的弥赛亚,阅读我们称为旧约的圣经,但对于外邦人而言,并非如此。那时,神只将祂的话语和应许赐给了犹太人。这里保罗引用了以赛亚的预言,那些从未认识基督的人,有一天要看见和明白。
就如经上所记:
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
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
保罗从耶稣而来的呼召是要将福音传给那些未曾听过基督信息的人,好让他们相信并得救,这样就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因此,我 [保罗] 因多次被拦阻,总不得到你们那里去。
罗马书 15:20-22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21就如经上所记:
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
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
22我因多次被拦阻,总不得到你们那里去。”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基础悖论 解释
基于逻辑的哲学体系永远无法解释其基础悖论,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相对主义者的信念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这一命题只有在它在任何时候都成立的条件下才成立。...... -
出埃及记 23:14-19 解释
耶和华设立了三个节期——除酵节、收割节、收藏节,所添加的讨论是关乎如何在节期中敬拜的律法。设立这些的目的是让百姓与神、与彼此和与穷人分享耶和华的恩惠。利未记中有更多有关这些节期的讨论。...... -
出埃及记 6:28-30 解释
这一部分重复了 10-12 节的内容,重述了神对摩西的命令。...... -
出埃及记 3:13-14 解释
在第一个异议中,摩西问 “我是谁?”第二个异议他问神, “你是谁?” 如果以色列人问摩西从哪里获得权柄来告诉他们当做什么,他想要做好面对的准备。...... -
传道书 7:23-26 解释
愚昧人的网罗可以毁灭我们。虽然智慧是一个谜,但信靠神对我们而言比其它选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