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已经为我们预备了一条不靠律法在祂面前称义的路:藉着相信耶稣基督,我们就在神面前称义了。
“在律法以外” 这一表述是保罗为自己福音信息辩护的关键信息,而他的信息正在被与之竞争的犹太 “权威” 向罗马信徒所毁谤。保罗辩论说,在神前的义已经通过相信耶稣基督,向人类显明出来了 (22 节),正如律法所预指的。
与之竞争的犹太 “权威” 认为保罗在推翻律法,使之成为该被违背的东西 (根据保罗所说,与之竞争的犹太 “权威” 认为这样做就是在帮神的忙)。保罗转过来说:
- 与之竞争的犹太 “权威” 自己就是律法的持续违背者 (罗马书 2:21-24)
- 律法书见证,义并非因律法而来,而是在律法以外 (罗马书 2:21)
- 先知书见证,义并非因律法而来,而是在律法以外 (罗马书 2:21)
当保罗使用律法和先知时,他指的是我们称之为旧约的圣经。“律法” 有时指整本旧约,但旧约 (在当时已经全部编纂完成) 通常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和智慧书。前五卷组成了律法书,先知书部分就是先知书卷,而智慧书包括诗篇、箴言、雅歌和传道书。
这句话持续到第 21 节,神公义在律法之外已经显明出来了,现在将神的义和藉着相信耶稣基督的义等同起来。在此,保罗通过声称他在第一章的主题陈述中所主张的信息,即公义或公正的生活只有一种方式,信,来达到他向毁谤者与之竞争的犹太 “权威” 辩护的关键。义始于信,也透过凭信生活得以彰显 (罗马书 1:16-17)。
在罗马书 1:16-17 的主题经文中,保罗引用了旧约哈巴谷书,“义人必因信得生”。先知书,包括哈巴谷,已经说过,现在有保罗重述:义来自信。保罗强调这适用于每个人。“并没有分别” 指的是保罗一直在讨论的同一问题,神如何对待犹太人和外邦人。这一点很清楚,在义方面,神对他们一视同仁;只有相信耶稣基督,才有义。
译为 “义” 的是希腊文单词 dikaiosune,是希腊哲学家极其关心的一个词。事实上,这个词是柏拉图所著的希腊经典《理想国》中的关键问题。“ dikaiosune 是什么?” 是柏拉图《理想国》提出并回答的问题。柏拉图的回答与保罗的相似,但有很大的不同。柏拉图回答说,当城邦 (比如雅典) 的每个人都为社区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时,dikaiosune 就实现了。
这是个不错的回答,因为 “公义” 或 “公正” 的概念在生活的语境下意味着 “符合” 正确或最好的生活方式。社区和谐以及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地服务他人,很难辩论说这不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好途径。事实上,保罗会在第 12 章告诉我们,dikaiosune 看似像一个身体, 所有部分和谐地运作,每一部分都在为身体的其它部分尽心而行。然而,保罗认识到,人性中有一些扭曲的东西,阻碍了与他人完美和谐地生活。这是罪。如果没有战胜罪恶的力量,我们就永远不能拥有或操练 dikaiosune。
罗马书 3:21-22 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22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罗马书 6:1-4 解释
恩典永远丰盛;神遮盖了所有的罪——过去、现在、将来。但我们已经被赋予了新生命,在基督的复活中复活,有耶稣复活的能力,过一个改变的生活。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持续犯罪呢?...... -
罗马书 13:6-7 解释
遵守法律意味着纳税。我们需要交付所欠于统管我们之人的东西,不论是金钱还是尊重。...... -
西奈之约 (摩西之约):条件之约 解释
该盟约是神和以色列之间的协议,在神无条件的应许之上添加了不同的条件性应许。在盟约中,神清楚地向以色列说明悖逆的后果和顺服的祝福。...... -
出埃及记 18:24-27 解释
听了他岳父的劝告后,摩西便付诸于实施。他按立了不同等级的领袖,来审判不那么困难的案例,只将最难的案件带来给摩西。这事办成之后,叶忒罗就离开,回米甸老家了。...... -
传道书 9:17-18 解释
试图通过喊叫和强迫控制他人是具毁灭性的,而安静的言语比争战的武器更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