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饥荒,以利米勒带着全家迁往摩押地;在那里,他和他的儿子们都死了,留下了他们的遗孀。
路得记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士师秉政的时候。这意味着路得记中的事件发生在士师记期间(在耶稣道成肉身的约1000年前),在以色列人有诸王之前。这段经文指明国中遭遇饥荒。这将是接下来故事的一个重要背景。饥荒被认为是导致一个犹大伯利恒的人决定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的原因。
伯利恒位于以色列,死海以西、靠近耶路撒冷的位置。摩押位于死海以东的位置,距离伯利恒大约60英里。今天,这里是现代约旦的一部分。摩押人是罗得乱伦事件的后代(见创世记19章)。在先于士师年代的约400年前,摩西在摩押平原将申命记晓喻以色列人。
在古代,甚至是今天,饥荒都会导致人们迁徙。那次饥荒是如此严重,他们就在摩押住了约有十年。在摩押的时候,对拿俄米来说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远离故乡期间,她的丈夫以利米勒和两个儿子都死了。拿俄米只剩下两个儿妇,俄珥巴和路得。玛伦和基连娶了摩押女子为妻。
拿俄米是 “甜” 的意思。
经文:
路得记1:1-5
1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2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3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4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5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出埃及记 29:19-21 解释
耶和华描述了第三个祭牲,就是第二只公绵羊。这公绵羊被杀,它的血要抹在亚伦和他儿子的右耳垂上、右手大拇指上、右脚大拇指上。坛上的血和膏油也要洒在他们的衣服上。...... -
利未记18:1-4 解释
神透过摩西告诉以色列人,祂的道路对他们最有益。埃及人和迦南人的道路,是他们自己罪的血气之道,对他们来说不是最有益的。这些道路指向死亡,祂的道路却通往生命和平安。...... -
罗马书 8:24-25 解释
我们希望有一天神将万物恢复到祂起初所设计的样式,到时世界也被救赎,不再抗拒神的旨意。这是我们所期待的,因为它还没有发生,所以我们立志兴奋地等待这一恢复的发生。...... -
罗马书 6:8-11 解释
保罗强调了一个现实,即我们有新的本性,可以行在其中——我们有选择活出基督复活生命的能力。我们应当有从罪获释 (向罪死),并为神而活 (在基督里向神活) 的心态。 ...... -
出埃及记 12:37-41 解释
37-41 总结了出埃及的过程。37 节本身是出埃及记的一个转折点。以色列人不再在埃及作奴隶,已经开启了脱离埃及的自由旅程。和他们一起的有许多其他种族的奴隶,也带有大批的牲畜。他们离开的太仓促,只能做无酵饼为食物。以色列人已经在埃及四百三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