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节注释中的经文以加粗字体来标注。

马太福音 13:10-17 解释

Verses covered in this passage:

  • 马太福音 13:10
  • 马太福音 13:11
  • 马太福音 13:12
  • 马太福音 13:13
  • 马太福音 13:14
  • 马太福音 13:15
  • 马太福音 13:16
  • 马太福音 13:17

门徒问耶稣为什么他对众人讲话要用比喻,而不是用字面上的陈述来教导他们。耶稣给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回答,解释说,只有那些内心向耶稣敞开的人才能明白天国的奥秘。他也补充说,这是对以赛亚预言的应验。

 

这一事件和教导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马可福音 4:10-13,4:25;路加福音 8:9-10;8:18 和 10:23-24。

耶稣分享完这个比喻之后,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乍一看,比喻似乎是一种教导真理的间接方式,其含义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比喻的教导并不能立刻被吸收理解,其真理并不是在观点陈述中提出,而是需要细心地聆其含义。比喻的含义通常会被误解。门徒意识到,比喻并不总是能够有效地传达真理,便询问耶稣为什么要这种方式与众人讲话。

门徒的问题似乎出自谦卑的好奇心。貌似他们并非在挑战耶稣要如何教导,或指导他应当如何教导,而是在询问耶稣,当一位伟大的教师可以用更为简单的字面陈述教导天国时,为什么要使用比喻呢?

耶稣给了门徒一个完整的回答。他以要点开始: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

耶稣回答的概览中有两类人和两个重要的词汇。两类人是:你们,指的是耶稣的跟随者 (门徒);他们,指的是其他人 (那些不跟随耶稣的人)。两个词汇是……知道天国的奥秘。门徒的这一类是他们知道天国的奥秘,而其他人的这一类是不他们知道天国的奥秘

第一个词……知道是希腊文单词 “ginosko”。“Ginosko” 在这一上下文的意思是 “熟悉” 或 “个人性知道” 天国的奥秘

这里……知道是以 “被动” 语态的形式出现 (译者注:原文是被动动词 + 不定词,直译为:被赋予以知道),意思是门徒们接受被赋予的动作。此外,在希腊文中,该动词也是 “完成” 体态。完成体态所描述的是一个完成的动作 (过去时),同时也在强调该动作的持续性后果或效果。先前有人或有物赋予/门徒有能力以知道天国的奥秘,现在他们正藉着明白耶稣的比喻,而获取所赋予的好处。那些不跟随耶稣的人没有被赋予这一能力。

是谁或是什么赋予了门徒这一 “ginosko” 的洞察力,他们知道呢?

最明显的可能性是神赋予了门徒这一能力,可以知道天国的奥秘。神很可能亲自开启门徒的眼睛可以看见、开启他们的耳朵可以听见比喻的真理。可能在亘古创立世界以先的永恒中,当神以主权拣选他们时,就已经赋予了他们这一能力 (以弗所书 1:4)。或者,可能在耶稣呼召并拣选他们跟随他时,就特别赋予了门徒这一能力。如果是这样,这就意味着神并未开启不跟随耶稣之人的心。

另一种可能性是,门徒向耶稣的教导敞开且寻求跟随他的心,将知道的能力赋予了他们的思想。门徒对耶稣和他比喻的态度他们有了理解的能力;如果他们的心封闭或敌对耶稣,他们就无法听见。那些不跟随耶稣或不相信他之人的心,对他的教导是封闭的;他们封闭的心无法赋予他们能力,他们完全理解耶稣比喻所教导的内容。门徒被赋予了能力,能够听见知道比喻的奥秘,因为他们有一颗敞开的心。他们会有一颗敞开的心,是因为他们已经决定想要看见真理和真实的内容;他们会选择一种 “真理来自神” 的观点,且已经决定要寻求真理。

这一解释,即叫能看见是选择寻求真理的问题,符合耶稣刚刚讲过的和将要解释的 (马太福音 13:18-23) “撒种的比喻” 的语境 (马太福音 13:3-9);它也符合耶稣在这些经文中的解释和他所引用以赛亚的预言。除了第一种解释外,这一解释也是可能的,因为圣经明确地将神描述为万物的主宰,也主张人拥有产生真正后果的真正选择。

对我们而言,神主权的赋予和门徒自己的选择,两者都对的概念是具有悖论性的。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我们无法调和这两点。然而,这与圣经如何描述神是一致的,从人类的角度而言,神本身也具悖论性。比如,神被描述为一位,但也是三位;耶稣被描述为完全的神,同时也是完全的人;作为 “我是”,神是存在的本质,同时也是所有存在的创造主。把/被赋予的 “被动” 语态和 “完成” 体态结合,碰触了圣经性的悖论,即神是掌权的主宰,而个体也有选择的自由,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二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词是天国的奥秘天国的奥秘是耶稣事工的核心主题。作为大卫宗族的弥赛亚,耶稣是君王。他的信息通常是有关天国的,不论其方式是传道 (马太福音 4:17)、教训 (马太福音 5-7 章),还是讲比喻 (马太福音 13 章)。

“奥秘” 的希腊文单词是 “mysterion”,指的是隐藏或秘密的事,通常是有关神属性的。对于不跟随耶稣的人而言,天国是神秘的,它的道路是隐秘不可知的。但是,对你们 (跟随耶稣的门徒) 而言,天国的道路已是可知的。当门徒听到比喻时,他们被赋予了理解天国的能力。但是,当其他不跟随耶稣的人听见比喻时,他们并未被赋予相同程度的理解力。对他们而言,他的比喻就像他的一样是不可知的奥秘

重要的是要记住,天国有多个维度。因为它是永恒的,所以它既是现在也是将来;它既不属这世界,也将在这世界;它一直都是耶稣门徒可以在今生进入的,也是将来那些忠心之人在它完全建立之时要统治的。天国的奥秘在现在和将来都是永恒的。它的奥秘和道路在本质上,既是属灵的,也是字面的。

耶稣继续用一个双生原则来回答门徒的问题。该原则的第一面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换言之,心向理解敞开的,就要加给他理解。当他获取理解时,他就能够明白更多,直到拥有丰富有余的理解力。

但是,该原则的反面也适用: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换言之,没有向理解敞开的,不仅不加给他理解,他也要失去和曲解一开始所有的那一点点的理解力。

一切都由开始。神安排宇宙的方式使人心倾向寻找它们所寻求的 (耶利米书 29:13;马太福音 6:19-21;马太福音 6:32;提多书 1:15)。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受命必须保守自己的心 (箴言 4:23)。引向智慧和生命的不仅是理解,而是允许我们进入天国的敬畏耶和华和寻求讨祂喜悦的

“侧耳听智慧,
专心求聪明,
呼求明哲,
扬声求聪明,
寻找它,如寻找银子,
搜求它,如搜求隐藏的珍宝,
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
得以认识神。
因为,耶和华赐人智慧;
知识和聪明都由他口而出。”
(箴言 2:2-6)

耶稣门徒解释 “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不敬畏耶和华,或者没有向他所教导之内容敞开的心。甚至他们看明确见证耶稣是弥赛亚的神迹,也看不见;甚至他们说明天国的比喻,也听不见核心真理,也不明白它的奥秘

然后,耶稣告诉门徒,对于那些从起初就内心反对耶稣的人而言,他们的困惑与以赛亚的预言相符。

这是马太第十三次明确指出耶稣如何应验旧约有关弥赛亚的预言 (前十二次是在马太福音 1:22-23,2:5-6,2:16-18,2:23,3:1-3,4:4-6,4:13-16,8:17,10:35-3,11:10 和 12:17-21。这一列表并不包括耶稣在马太福音 11:5-6 所暗示的另外三处弥赛亚预言)。

耶稣门徒引用了以赛亚书 6:9-10。

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
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
耳朵发沉
眼睛闭着
恐怕眼睛看见
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回转过来
我就医治他们

以赛亚的这一段预言是在先知看到著名且骇人的异象,看到耶和华坐在宝座上之后,耶和华的声音命令先知向人讲说的第一件事 (以赛亚书 6:1-8)。它建立并重复了一个诗歌体模式:耳朵-眼睛-内心。在这段经文中,神将道德上的盲目和耳聋的责任指派给了那些眼睛闭着的人。

前两行描述了人无法明白晓得的无感视觉和听觉。

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
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紧随这两行的是:这百姓油蒙了心。这表明,真正的问题不是听和理解想法的思想问题,而是起决定作用的的问题。在这里,百姓已经决定要寻求自己的方式,而非寻求真理。结果就是他们获取了自己的方式,其结果都是一样。当我们跟随自己的方式,而非神的方式时,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死亡。

耳朵-眼睛-内心的模式重复。

重复的第一行是:耳朵发沉。这一点呼应了耶稣 12 节所说的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即或他们的耳朵可以听见,也是勉强听见

第二行是:眼睛闭着。不是神关了他们的眼睛,而是他们上了自己的眼睛。百姓故意蒙蔽自己,拒绝清耶稣是谁的现实。他们不想看见。对人们因闭上眼睛而错失机会有一种哀歌:恐怕眼睛看见。换言之,如果百姓没有闭着眼睛,他们就会看见有关耶稣的真理。

第三行,也就是这一重复部分的最后一个思想是: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因为他们的耳朵和眼睛听不见看不见、他们的头脑混乱,他们的心就不悔改 (这是这一情况下的合理回应)。其后果是悲惨的。

不见或不见真理、内心不明白真理、不最终悔改,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不被医治。悔改的结果是[神] 就医治他们

耶稣引用以赛亚的最后一行,神说,如果他们心里明白并回转 “我就医治他们” 中医治的希腊文是中间 (关身) 语态,这一点是相当令人惊奇的。在中文,我们熟悉主语施行动作的主动语态 (比如,摩西击打磐石),也熟悉主语接受动作的被动语态 (比如,磐石被摩西所击打),但我们并不熟悉主语既施行动作又接受动作的中间语态 (摩西击打自己)。

耶稣使用中间语态来说我就医治他们时,他是在说他是那个要施行医治的人,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也将自己纳入了被医治之人的行列!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耶稣是完美全能的神,他要如何被医治呢?

当圣子神成为人时,他认同人所有的脆弱和软弱 (腓立比书 2:5-8;希伯来书 2:9-10,17),也承担了人类所有的罪 (以赛亚书 53:5;约翰福音 1:29;哥林多后书 5:21;约翰一书 2:2)。耶稣受死,好让我们因他的死而得医治 (哥林多前书 5:15;彼得前书 3:18),使我们与神的关系得以恢复,可以进入祂的家。这样就将受造物恢复至原本的预期位置。既然耶稣创造了万物,万物也因他而立 (歌罗西书 1:17),那么或许耶稣在此是在表明,将所有人带到他面前会给他所造的一切带来医治,这是他荣耀的延伸。

也许在这个意义上,耶稣既是医治者,也是被医治者 (罗马书 8:11;哥林多前书 6:14)。

在引用了以赛亚的应验之后,耶稣肯定了门徒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门徒的确看见且明白,因为他们选择在内心相信耶稣,并跟随他。他们已经悔改了自己的道路,回转向神,并被祂医治。他们灵里贫穷 (马太福音 5:3)、哀恸自己的罪 (马太福音 5:4),如今也是清心的人 (马太福音 5:8)。因此,门徒是 “Makarios” 的,能够明白耶稣的比喻天国奥秘的含义。

耶稣以一个奇妙的想法结束了他对门徒的回应,告诉他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他们想的是看见听见他们盼望已久并深爱的弥赛亚。门徒拥有奇妙的特权,每天都可以看见并听见耶稣弥赛亚,因为他们一起服事、一起宣讲他的国度。

极具吸引力的是,虽然门徒被赋予了看见的能力,但他们依然错过了耶稣所教导他们的许多东西。他们不明白耶稣需要受苦受死,即使耶稣明确告诉他们,他们还是抗拒这一想法。彼得甚至为此责备耶稣 (马太福音 16:22)。在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前,他们不明白许多事情 (约翰福音 2:22;12:16)。这就清楚地表明,凭信认识耶稣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旅程。如果耶稣自己的门徒都曾失败,而耶稣仍对他们充满耐心,这对我们是一种鼓励。

马太福音13:10-17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11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12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13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14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

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
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15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
耳朵发沉
眼睛闭着
恐怕眼睛看见
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回转过来
我就医治他们

16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17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出埃及记 26:7-14 解释

    为了保护帐幕的幔子,耶和华吩咐另做一套幔子。这些幔子要用更耐用的材质制造,比如动物的皮毛。......
  • 罗马书 2:9-11 解释

    作为信徒,我们可以选择跟随神、追求祂的旨意,在天上为自己积蓄奖赏、荣耀和尊贵。或者,我们可以做相反的事,使我们的灵魂遭受苦难和痛苦。......
  • 出埃及记 12:1-20 解释

    为了预备最后一灾的来临,耶和华给了摩西和亚伦如何记念耶和华之拯救的明确指示,其中包括庆祝耶和华的逾越节。当祂“越过”将祭牲的血涂在门楣上的房屋时,并未造成这家长子死亡。他们要以家庭为单位一起吃逾越节晚餐。与此同时,他们要在除去家里所有的酵之后,庆祝除酵节,吃无酵饼七天,以公共宴席开始和结束。从此之后,每年都要庆祝逾越节和除酵节。藉此提醒百姓耶和华的拯救。除酵节在教会以圣餐的形式继续,新约信徒以此记念祂拯救我们脱离罪和死亡的权势。 在新约中,这两餐都是耶稣基督的先驱。第一,保罗称基督为“我们的逾越节”,是为我们献上的那位;第二,除酵节预表耶和华称自己为“生命的粮”,是在充满敌意的世界中供应和维持祂百姓的那位。 ......
  • 传道书 12:11-12 解释

    精通智慧给生命带来诚信,但所罗门警告无止尽的写作和读书可以成为有成效生活的分心事物。......
  • 传道书 1:8-11 解释

    传道者 (所罗门)宣称,从观察、理性或发明来决定我们人生的目的,这是徒劳的。他研究了在时间中事件是如何循环的,因此不足以完成他对意义的探索;没有任何情况是真正的新事物或真正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