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节注释中的经文以加粗字体来标注。

马太福音 8:18-22 解释

Verses covered in this passage:

  • 马太福音 8:18
  • 马太福音 8:19
  • 马太福音 8:20
  • 马太福音 8:21
  • 马太福音 8:22

当耶稣见许多人围着他,就吩咐他的门徒,渡到加利利海那边,外邦人居住的地方去。两位门徒来到他面前,一位表达了跟随的意愿,另一位提到了一项义务。耶稣给了他们二位两个令人深思的回答,是有关跟随他所需之委身的。

 

这一事件的对应记载是在马可福音 4:35 和路加福音 8:22;9:57-62。

赶鬼吸引许多人围着耶稣。当耶稣聚集的许多人时,就做出了一个看似突然的决定。马太用一个转折词 (和合本未译) 来表明这一点。当许多人围着他时,他就吩咐渡到海的那边去。“海的那边” 一词并不只是地理位置上的转移,而是与去到外邦人所居住的另一个国家相似,指的是穿过海去到低加坡里,湖的东海岸。虽然只是数个英里之外,但文化上,它是另一个世界。低加坡里的希帕斯城位于东海岸的一座山顶上。低加坡里是罗马行省,由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之后所建立的十座希腊城市组成。耶稣和他的门徒要离开犹太世界,进入外邦世界。

吩咐渡到那边去看似是一个令人吃惊的转变,对一位犹太拉比而言,是一条不寻常之路。外邦人千里迢迢来到他面前寻求医治是一回事,而现在是拉比要去到他们那里。马太并没有给出一个显性原因,解释耶稣为什么做出这一举动,而只是说,耶稣见许多人围着他,就吩咐。或许耶稣是在尝试从许多人中寻求休息 (数个小时之后,他因太累在船上很快就睡着了,而当时一场令人恐惧的风暴正威胁着船上众人的生命,马太福音 8:24-25)。或许耶稣决定离开,是因为他看到了众人的自私动机和刚硬自愎。之后,他会因加利利北海岸的犹太人缺乏信心,而严责他们 (马太福音 11:21-24)。

但在另一层面上,耶稣到那边去一直都是神计划的一部分。虽然耶稣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但福音的好消息是给所有人的。对于犹太人和外邦人而言,都一样。耶稣去到希腊人和罗马人所居住的另一边,把好消音之光以非常有形和有力的方式带给他们。他的 “宣教之旅” 让我们得以一瞥他将在称为 “大使命” 的命令中所给门徒的终极吩咐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马太福音 28:16-20)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这些被耶稣吩咐渡到那边去服事外邦世界的门徒,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做这件事;他们会向全世界传播福音。耶稣是在通过榜样和邀请来训练他们。在发出这些吩咐的过程中,耶稣要求门徒有更大程度上的委身。

马太告诉我们,下达这些吩咐之后,有两个跟随耶稣的人来到面前,要告诉一些事。

第一个是一个文士,马太并没有给出这位文士的名字。文士是律法的专家,不间断地研究律法。文士对神的话有着详细的了解,是旧约的律法师。在福音书中,文士经常与法利赛人联系在一起 (马太福音 5:20;12:38;15:1;23:2,23:29;马可福音 2:16;7:5;路加福音 5:30;11:53;约翰福音 8:3)。在其它例子中,文士与身为撒都该人的大祭司们一起密谋如何杀死耶稣 (马太福音 15:1;路加福音 22:2;23:10),并嘲笑他的死 (马太福音 27:41;马可福音 15:31)。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这个特定的文士是否是耶稣门徒

这个文士可能是一个无名的跟随者,只是一段短时间内暂时跟随耶稣的人 (约翰福音 6:66),或是一个当下的崇拜者。这个文士一定不是雅各、约翰、彼得或安得烈,因为他们是渔夫。圣经中提及职业的另一个门徒是马太,他是一个税吏。在他对耶稣所说的话中,文士表明了对某种程度上的崇拜。他称耶稣夫子,并表达了跟从他去到那边的热情。文士对他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耶稣对这个热情文士的回应很有趣,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耶稣是在告诉这个文士,如果无论往哪里去,他都要跟从他的话,他就要放弃自己的家。狐狸有洞为家,飞鸟有窝为家,但弥赛亚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弥赛亚的家或身份在这个世上是找不到的。如果这个文士跟从耶稣,那他的身份在这个世上也就无法找到了。他将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身份和家。

马太对文士的回应默不作声。我们不知道,在耶稣对他说过这些之后,他是否跟随了耶稣

在耶稣对文士的回应中,出现了耶稣第一次使用人子一词,所指的是他自己。四卷福音书总共用了八十四次人子一词。除了两次以外,其它所有的使用都是耶稣自己亲口说的。一个例外是在马可福音 9:9,作者总结耶稣对三位门徒的指示。另一个是在约翰福音 12:34,众人重复耶稣刚刚用来描述他自己的话。所以,在福音书中,人子的每一次出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归属于或应用于耶稣

耶稣经常重复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人子一词来自旧约的诗歌书卷和先知书。在被掳先知以西结和但以理之外,这个词很大程度上与 “人” 或 “人类” 是同义词 (约伯记 25:6;诗篇 8:4;146:3;以赛亚书 56:2;耶利米书 50:40)。这个一般含义也被认为是用于耶稣时代的亚兰文术语,用来指 “人” 或 “某人”。

人子一词在以西结书中出现了九十次。在本书,它指的是先知以西结,可能用来强调以西结的脆弱和人性,或者可能是以西结将自己和他同胞联系起来的方式。

但以理书在第 7 章对人子一词的使用有着强烈的弥赛亚寓意。本章中先知的异象和对异象的解释都具有末世性和弥赛亚性。这词本身出现在但以理有关四兽和亘古常在者异象的结尾,是在第 13 节:

“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
见有一位像人子的,
驾着天云而来,
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
得了权柄、荣耀、国度,
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
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
他的国必不败坏。”
(但以理书 7:13-14)

但以理说亘古常在者 (全能的神) 将把对全人类的永恒统治权赐给 “一位像人子的”。看似,先知在努力地寻找词汇来描述这位来到亘古常在者面前、令人敬畏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但以理的异象是有关得胜的、荣耀的和道成肉身的主来认领属于自己的。但以理在这种情况下对人子的使用描述了征服的、神性的弥赛亚的人性。

一位天使对但以理解释了异象的含义:

“国度、权柄,和天下诸国的大权
必赐给至高者的圣民。
他的国是永远的;
一切掌权的都必事奉他,顺从他。”
(但以理书 7:27)

这一解释将 13 节中 “一位像人子的” 指为 27 节中的 “至高者”。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两个描述都用来描述接受所有大权、事奉和不能废去之永恒国度的那一位。但以理使用 “至高者” 一词将 “一位像人子的” 与神联系起来。这是有关弥赛亚既是人又是神的预言,是耶稣所应验的一则预言。此外,作为弥赛亚,耶稣在马太福音中的国度信息 (尤其是登山宝训) 是对但以理书的预言 “国度、权柄,和天下诸国的大权必赐给至高者的圣民” 的阐释 (但以理书 7:27)。

在整个旧约和耶稣时代,人子一词可以指以下三个含义中的任何一个。它可以指一个人或是对 “某人” 的一个表述;它可以是用来强调人性和认同其民族被掳经历的一种表达,如以西结的用法;它可以是一个弥赛亚术语,与神有关,有一天他会以人的身份,被赋予所有的能力和权柄。

耶稣用这个词来描述自己,他的意思可能对三种用法都有包含。作为一个常见的表达,他用这个词指自己时,不一定会吸引不希望的注意力。耶稣非常谨慎地不完全显明自己的神性,给人凭信认识他的机会。这样做,它就是一个一般词汇,意思是他是人,像其他人一样受试探 (希伯来书 2:17-18),但也包含他是神性弥赛亚的意思。与此同时,耶稣也像以西结一样使用这个词,作为一种方式来认同他脆弱的人性,以及他来拯救的,那些在罪的俘虏和世上暴君政治压迫中的人。

在这一特定的例子中,耶稣向这个文士承认,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所强调的是人性,但弥赛亚的含义可能已经刺痛了任何有洞察力的犹太文士的耳朵。

在这一互动之后,马太告诉我们第二个无名之人对耶稣的要求。通过马太称他为又有一个门徒的事实来看,这人显然是一个门徒。又有一个的意思在这里有些模糊。它可能指向了之前所提到的那个文士,并将这位文士囊括在门徒的行列,也可能是说耶稣门徒之一的方式。这位门徒可能是十二门徒中的任何一个,或者是那些当时跟随耶稣广义门徒中的一个,也许是来自聆听他登山宝训的门徒众人 (马太福音 5:1-2)。

这门徒称耶稣主啊,请耶稣先回去埋葬的父亲。他表明,在他可以完全跟随耶稣之前,他必须照顾和履行家庭义务。出于对耶稣的尊重,他在寻求他的允许,在继续跟从他之前,先来履行他的家庭义务。耶稣告诉他,他必须做出选择:是跟从我,还是待在家里。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这一命令与耶稣当天早先在登山宝训的教导一致,他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马太福音 6:24)。耶稣期待他的跟随者有完全的委身,他希望他们因他名的缘故愿意服事他人,至死不渝。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路加福音 9:23-24)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 15:12-13)

如果门徒更在乎取悦他人,而非取悦耶稣,那他们就无法做这些事;如果他们渴望讨的喜悦,就不会在跟随耶稣上半途而废。

这个门徒很可能不是在请求短暂离开、参加葬礼的许可,而是说他需要供养年迈的父亲,直到他过世。所以,这可能是几个月或几年。圣经在顺服的时间上非常明确,都是 “今日” (希伯来书 3:7)。在每一个例子中,无论是文士,还是又有一个门徒,他们的要求似乎都是因耶稣 “渡到那边去” 的吩咐所促成的。或许他们不确定耶稣要在海的那边待多久;他们也可能是在拐弯抹角地问,“计划是什么?” 耶稣并没有迁就他们的不情愿,只是告诉他们,跟从我吧!

马太福音 8:18-22 耶稣见许多人围着他,就吩咐渡到那边去。19有一个文士来,对他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20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21又有一个门徒对耶稣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22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罗马书 13:1-2 解释

    作为基督徒,我们当顺从地上政府的法律。现有的当局权威是由神委任的。如果我们违背法律,就是在违抗神,我们也不能免于惩罚。......
  • 加拉太书5:1-6 解释

    这些加拉太信徒已经将对律法的奴役取代了建立在基督里的自由。他们已经忽视了神的恩典,使用规条来替代它,这些规条只会显示他们的罪性和无法遵守。相反,他们应当跟随圣灵,就是当他们把信心放在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大工时所领受的圣灵。......
  • 出埃及记 27:1-8 解释

    神给出如何建造用以烧祭物之高坛的指示;它的建造记录记载在出埃及记 38:1-7。......
  • 出埃及记 18:5-12 解释

    5-12 节描述了叶忒罗在接近西奈山的旷野拜访摩西。他带来了摩西的妻子西坡拉和他的两个儿子革舜和以利以谢。在愉快地问候叶忒罗之后,摩西描述了从红海拯救起始的所有事件。叶忒罗以赞美耶和华作为回应,并向以色列的神献祭。......
  • 传道书 5:9-12 解释

    贪爱钱财和依赖钱财剥夺了满足感;劳碌引向的却是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