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达到神的标准;我们得救是本乎恩,因着信。在各国中,凡相信的人都是亚伯拉罕家里的成员,是亚伯拉罕产业的一部分,因为亚伯拉罕是所有相信之人的父。
既然律法不能为我们带来义,那么信心就必须成为渠道,否则就没有义了,因为我们无法通过遵行律法在神面前称义。正如保罗在罗马书 4:2 所说,甚至神的朋友亚伯拉罕都没有赢取在神面前的义。亚伯拉罕的行为是惊人的,或许比任何人都好,但这一对比对神而言毫无意义;神有自己的标准。神选择要做的是视耶稣的工作为为我们所达到的标准。
“恩典” 一词在罗马书出现了二十多次,是使徒保罗再三强调的关键点。与之竞争的犹太 “权威” 宣称,遵行律法是称义的必要条件;保罗则说,这并非圣经的教导,甚至犹太英雄亚伯拉罕和大卫王在神面前称义,都是本乎恩、因着信,而且恩典是向众人敞开的。这恩典对遵行律法者和违背律法者都是敞开的。
奇妙的是,我们谁也不能因自己的过错而废去神的恩典,我们无法犯罪多到超过神恩典的范围。遵守宗教律法的犹太人,甚至是这些毁谤保罗的人,都是亚伯拉罕信心的子孙,如果他们相信的话。不遵守宗教律法的外邦人也通过信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亚伯拉罕是所有相信之人的父,不管他们是否遵行宗教风俗。
有趣的是,宗教权威对耶稣不遵守他们的规条是多么地恼火。他们的规则来自对摩西律法的拘泥解释。然而,耶稣说,他们没有抓住重点,因为神赐律法是为祝福,但他们使其成为负担。极大的讽刺是:律法是对耶稣的反射,而宗教领袖却对耶稣发怒,因为他看似并不是他们所研究的耶稣影子中所期待的样子。
保罗继续这一思想,即亚伯拉罕是所有相信之人的父,是遵守律法者,也是违背律法者的父。这就意味着亚伯拉罕是任何神称为义之人的父,因为他们相信祂的应许。“多国” 指的是非以色列的国家。在各国中的每个相信的人都是亚伯拉罕家里的成员,因此是亚伯拉罕的产业,因为亚伯拉罕是所有相信之人的父。 保罗坚持认为,这一点提高了而非削弱了以色列民族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他已经很坚定了;当我们进入 11 章时,保罗将进一步强调,外邦人是被嫁接到以色列的应许之中,并没有取代以色列,而是扩张了以色列。对犹太人的敌对是没有根据的;他们依然是选民 (罗马书 11:26-29)。
罗马书 4:16-17 所以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也归给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17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他在主面前作我们世人的父。如经上所记:“我已经立你作多国的父。”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约拿书 3:1-4 解释
耶和华再次差遣约拿前往尼尼微。这次约拿顺服了耶和华,走遍该城,宣告对尼尼微人审判的信息,正如耶和华所吩咐他的。...... -
马太福音 2:7-8 解释
希律打算杀死博士们所寻找的孩子,结束对他统治的威胁。他诡诈地召了博士们,为要决定那星第一次出现的确切时间,好知道新生之王的年龄。随后,他差博士们去寻找这孩子,并要求他们告诉他孩子的下落和身份,且狡猾地补充说,他也好去表达敬意。...... -
马太福音 1:1 解释
马太,通过分享耶稣弥赛亚的家谱,开启了福音的叙述。他从亚伯拉罕开始,显明耶稣如何应验神对亚伯拉罕之约的关键条款。...... -
罗马书 10:5 解释
现在,保罗从摩西的著作中阐述了以色列人所寻求的一种义,是无法引向真义的义,是基于律法的义。...... -
罗马书 7:13-14 解释
律法的完美使我们的罪显而易见,就像一杯清水里的污垢一样很容易被看到。但问题不在于水,而是污垢。同样,问题在于罪,而非律法。因我们的罪性是属肉体的,并使我们的肉体犯罪,就越发显明了我们的罪性;但律法是完美的,是属乎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