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许多以色列人拒绝了基督,但仍然有余民忠心于神。忠心的余民在历史上一直都在。
罗马书多半是为了反驳保罗从当时在罗马的与之竞争的犹太“权威”所受的毁谤而写 (3:8)。这毁谤是要拒绝保罗的福音信息,即只有相信耶稣,而非行为,才能使我们在神面前称义。保罗在第 9 章再次提出这一点,但是是通过犹太人的角度而论,即他们在神面前得称为义,是藉着相信耶稣,而非藉着律法的传承。
保罗在本章的开始,表明他希望自己与基督隔绝,为要救他的犹太同胞 (3-4 节)。在 27-29 节,保罗告诉他的听众罗马信徒,犹太余民将在神面前称义。“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地完结。” 我们会在 30-32 节中看到,这是因着耶稣的献祭,但因犹太百姓拒绝这一献祭,以致犹太百姓只有余民才能获取义。
保罗使用的第二段旧约经文来自以赛亚先知,藉着神的主权和对犹太人的怜悯,他们不至于像所多玛、蛾摩拉一样——两座城因他们的罪而被神毁灭: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既或神对犹太人施行怜悯,他们也需要相信耶稣,而非律法。
罗马书 9:27-29 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28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地完结。”29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
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
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出埃及记 16:31-36 解释
第 16 章的最后一部分 (31-36 节) 描述了耶和华是如何吩咐摩西保存一份吗哪,作为耶和华在旷野供应百姓永远的记念。放一俄梅珥吗哪在罐子里,将它放在耶和华面前。四十年间耶和华信实地供应吗哪给百姓,直到他们进入应许之地。...... -
罗马书 14:10-12 解释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要向神负责。如果我们按基督里的自由行了任何伤害他人良心的事,这事就不值得做。不要轻看信心软弱的弟兄。我们个人的生活方式,或成或败,都会被神审判。...... -
罗马书 7:9-12 解释
律法是完美的,但我们不是。因此,律法非常清楚地显明了我们的不完美性和罪性。因为律法是完美的,而我们是有罪的,所以我们无法遵守律法。...... -
出埃及记 39:27-29 解释
所要制作的是大祭司穿的其它衣服。这些衣服包括内袍、冠冕、裹头巾、裤子和腰带,其设计记载在出埃及记 28:39-43。...... -
传道书 7:19-22 解释
智慧和谨慎会让你避免头疼事件、使你可以安息、饶恕和采取健康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