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节注释中的经文以加粗字体来标注。

马太福音 6:9-15 解释

Verses covered in this passage:

  • 马太福音 6:9
  • 马太福音 6:10
  • 马太福音 6:11
  • 马太福音 6:12
  • 马太福音 6:13
  • 马太福音 6:14
  • 马太福音 6:15

主祷文:耶稣教导他的门徒如何祷告。他们要以父当得的所有尊荣来向祂祷告,寻求成就祂的旨意,承认他们需要依靠祂来满足物质和属灵的需求。他们要求神以他们向他人施怜悯的确切方式向他们施怜悯。

 

这一教导的对应记载是在马可福音 11:25-26 和路加福音 11:2-4。

耶稣已经教导他的门徒应当避免的两类祷告:他警告他们不要做愚昧的祷告,就像自义的假冒为善之人在公共场合寻求从人而来的荣耀;他也警告他们不要盲目地祷告,就像与他们的神没有个人关系的外邦人一样,重复无意义的话,并不确定他们会被垂听。现在,耶稣向他的门徒显明他们当如何祷告,按他所教导他们的方式祷告

耶稣的祷告不是一套剧本,而是一个模板,是祷告要这样的方式。这是门徒在他们面前发自内心讲话时的一种视角和一种态度。它也是另一个交叉对称。

交叉对称是犹太人用来表达思想的一种常见格式,是一种从外到内彼此呈镜像的陈述模式,遵循 A-B-C…C’-B’-A’ 的格式。交叉对称的中心思想位于它的中心位置。

常被称为 “主祷文” 或 “祷告模板” 的交叉对称结构如下:

A.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B.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C.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D. 免我们的债,

D’. 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C’.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B’. 因为国度[是你的],

A’. 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A 和 A’ 彼此呈镜像模式,B 和 B’,C 和 C’, D 和 D’ 也同样彼此呈镜像模式。中心思想是在 D 和 D’ 的陈述中,所关乎的是怜悯和认罪。它是一个祷告,求神按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对待我们。当我们按这个主祷文/祷告模板祷告时,就承认了第二条大诫命,按我们所期待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我们怜悯他人、饶恕/赦他人是因为我们希望被饶恕/赦。在祷告以 “阿们” 结束后,耶稣在 14-15 节解释了祷告的中心思想。他解释这一点的事实表明,他意识到人们可能会有一些困惑,即为什么祷告的中心部分是认罪和寻求怜悯,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耶稣在 14-15 节解释这一中心思想: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耶稣会解释这个主要思想是有道理的,因为对我们而言,求神 “请按我对待他人的方式对待我” 并非自然而然的。我们人类的本性通常会引领我们寻求特殊对待。我们在寻求怜悯 (我值得) 的同时,很容易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它们值得),但神清楚地表明,这不是祂希望我们遵行的方式。神会将我们给予他人的等量的怜悯赐给我们。因此,主祷文涵盖了一个态度调整。我们不先处理对他人的苦毒和忿怒,就无法真正地祷告。否则,我们就是在做虚假认罪。

这一个主祷文/祷告模板的中心条例反映了两大诫命 (马太福音 22:37-40)。它对反映了第二大诫命,按我们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除去与他们团契相交的所有障碍;它也反映了第一大诫命,通过寻求神的赦罪怜悯来全心爱神,好使我们每天与祂团契相交。

耶稣的祷告开始了,我们在天上的父。在登山宝训传递他国度政策原则的整个过程中,耶稣向他的门徒描述神为。这一个词将神描绘为一个满有慈爱的权威形象,和祂我们可以分享亲密的家庭关系。耶稣的门徒和他们神之间的这份关系和亲密感是非常亲近的,即使祂在天上的宝座和他们在地上的处境之间所存在的明显隔阂似乎就像形而上的鸿沟一样。

耶稣谈论并对我们在天上的父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这一句完整了交叉对称中A行的思想,并与 A’ 的陈述,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相对应。马太使用了希腊文动词 “Hagiazo” 的被动形式,其直译为 “被尊”,即 “愿你的名被尊为圣”。这个词通常被译为 “使……成圣、分别为圣”,它的名词和形容词形式被译为“圣洁、圣洁的”。在此,耶稣的意思是神的字和名誉当 “分别为圣”、“被尊崇”、“被高度尊荣和尊重”。当我们思考我们的天父时,不应当把祂看为 “某人” 或一个宇宙自动售货机,再或者是一个必须取悦的小暴君。我们要祂的名为圣,并承认祂是谁——造物主和宇宙的全能君王,所有的权柄荣耀都属于祂,直到永远。这样的态度反映了第一和最大的诫命,用我们的全人爱神。

然后耶稣祷告说,愿你的国降临。“你的” 指的是我们的天是施洗约翰和基督所传讲的,这现在就近在眼前 (马太福音 3:2;4:17)。它是耶稣在整个登山宝训中所宣讲的(马太福音 5:3,5:10,5:19,5:20,5:34,5:35,6:10,6:13,6:33,7:21),是不属于这世界的(约翰福音 18:36)。

耶稣的听众,他的门徒,很可能会将这个祷告文理解为其中包括对弥赛亚度临到以色列的祈求。旧约预言弥赛亚会坐在大卫的宝座上作王到永远 (撒母耳记下 7:7-18),这旧约预言在新约得以确定 (使徒行传 13:22-39)。新约书卷是在耶稣受死、复活、升天后写的,它们包含了对这一点的扩展性启示。耶稣不仅要在大卫的宝座上统治以色列 (撒母耳记下 7:13),将来也会有一个新天新地,而且神会降到地上,住在人类当中,统治全地 (启示录 21:1-4)。当天堂降到地上时,神的旨意就要行在地上,天堂就已经在地上了。

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他的门徒问他,“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 (使徒行传 1:6)。或许他们一直在祷告,就像他们被教导的一样,而现在他们想知道耶稣是否准备好让他的以有形的方式临到,恢复以色列。耶稣让他的门徒知道,他有更大的计划,该计划需要有特殊的属灵能力。但是,耶稣并非告诉他的门徒,没有度的存在。反之,他在使徒行传 1:7 回答说,以色列何时复兴不是他们当知道的。耶稣明确肯定,度会以有形的方式复兴,但时间不详。

的现实是全面和绝对的。其悖论是,(不论是当耶稣与门徒做这个主祷文时,还是现在) 它的可感知存在在过去和现在都不是完全明显或可被理解的。当我们像耶稣所教导的一样祷告,祷告愿你的国降临时,我们都能理解自己是在恳求神的国以良善充满这个世界,完全定居于地上,并向众人可见和显然。我们是在恳求,“愿我们生活在你从起初所希望的和谐中”。耶稣的教导是让我们不仅恳求神显明祂的,也求神帮助他的门徒进入神在宇宙宝座上的现实。当与中心思想联系起来,以赦免之和谐和服侍他人的态度生活时,就可以将其视为是一个恳求,求神赐我们恩典,使祂的属灵度,通过我们的生命流露在物质的世界之上。

神的获胜。基督的跟随者需要认识这一真理,并照着去行。犹大是罗马的一个附属省份的事实与此无关;不公、压迫和暴政是可见之社会规范的事实不是重点。他们的 (和我们的) 赏赐并非来自这些垂死落后的国家,而是来自我们的,昔在今在将来万物的王。

之后耶稣祷告说,愿你的 (我们父的) 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是交叉对称中的 B 行陈述,与 B’ 因为国度……是你的相呼应。

天上是神旨意得以执的地方。在天上,神的旨意完美执,没有任何例外。在地上的情形存在着明显且令人遗憾的不同,这是堕落的结果 (创世记 3 章)。当耶稣的跟随者顺服时,他们就将堂带到了地上,因为堂是神旨意得以执的地方。

基督作为人来到地上,为要行亚当没有做成的事,就是以人的身份顺服神。基督作为神来到地上,为要恢复人类,使他们可以按最初的设计,与神、自然和彼此和谐一致地治理全(诗篇 8 篇;希伯来书 2:5-12)。他顺服和恢复的双重目的,不仅作为神,也作为人,使地上成为他的(腓立比书 2:5-11;启示录 3:21)。当他来的时候,弥赛亚曾宣告并邀请人悔改,放弃骄傲和将他们引向死亡的错误道路,与他联合,恢复他们的命运,就是在他的永恒度里与他一同作王。要接受基督所提供的完全恩典,人必须相信耶稣是神 (约翰福音 20:31),并在地上他的旨意 (哥林多后书 5:9-10)。他的旨意是这样的:爱神,并顺服耶稣,效法他的榜样。耶稣舍弃自己的生命,为要服侍他人 (马可福音 8:34-38;罗马书 12:1-2;腓立比书 2:5-8;启示录 2:26,3:21)。

在祷告完神的国度降临他的旨意行在天上的方式行在地上之后,耶稣承认人在物质上对神的依赖。他祷告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作为物质生物,我们需要物质上的营养来维持肉体的生命。我们的身体定期 (日用) 需要食物来正常运作。任何人尝试长期不进食,都会因饥饿而卑微。虽然我们可能会认为我们所吃的食物是出自自己的双手,但一切最终都来自神。神以祂的恩典创造了世界,有美好的食物供我们吃和维持生命。雅各写到,“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 (雅各书 1:17)。

通过恳求神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祈祷者是在承认自己在物质上对我们父的依赖。在承认我们在天上的父,并祂的名为圣后,耶稣教导他的跟随者求神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这不是在要求神,而是在请求神,是对依赖性的认知。基督教导他的门徒要表达依赖性,并恳求最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人类有倾向认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并索要更多。将焦点放在每天的基本需求上时,祈祷者就将自己置于一个为今日有足够吃的而感恩的思想框架中。

耶稣用今日一词来强调,我们当时常来到神面前。只要我们有需要,就可以,也应当时常来到神面前,至少是每天 (日用)。日用的关注也塑造了关注当下的视角。由于神赋予人类的限制,过去是可以学习的,但不能改变;未来则无法操作。我们自身之选择的影响只能在当下产生。耶稣将在 34 节给出这一视角的实践性应用,他会告诉门徒“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饮食 (即 “”、“”) 是古代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食,包括犹大。在农业社会,犹太人的生活紧密地围绕着制作“”的过程。耶稣的许多比喻都利用这一事实,来传达他的信息。每一个犹太人都熟悉农业生产,即或不是直接参与,也会熟悉其中的一部分——耕作、撒种、收割、打谷和碾磨谷物、和面和揉面、加酵,最后是做。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吃,所以它可能是基本生存一切所需的象征。

对犹太人而言,也具有仪式上的意义。逾越节的筵席有无酵;没有酵表示以色列人准备好要离开埃及——他们不等面发起来。同样,他们在旷野的四十年间,神从天上为他们提供了日用的吗哪 (像一样的东西),使祂的儿女得以活着。摩西告诉以色列人,神允许他们饥饿,为的是让他们学习依靠祂 (申命记 8:3)。这一段祷告是耶稣——那生在伯利恒 (“食之家”) 之生命的(约翰福音 6:35) 所教导的。除了谦卑地接受我们依赖于天上的父赐我们日用饮食的现实外,耶稣也告诉他的跟随者要承认自己的属灵依赖性;这是交叉对称中的 C 行陈述,且反映了 C’ 行的陈述,即认识到我们属灵的依赖性: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现在耶稣进入了交叉对称主祷文/祷告模板的核心。这一中心部分的前半部分是免我们的债。虽然耶稣个人没有罪,但他想让门徒们承认和寻求神的主要内容是赦免饶恕。这是对怜恤的祈求,是的,但我们无法抓住它的全部含义,除非我们将其与接下来的陈述联系起来,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这祷告是求神以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对待我们。我们向他人显出怜恤,并赦饶恕他们,因为我们也希望被赦饶恕。

怜恤那怜恤人的是耶稣登山宝训中的一个重复主题。

它是八福中Makarios (“有福了”) 交叉对称的中心思想:“怜恤人的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马太福音 5:7)。

它在耶稣教导眼中的梁木时再次出现,“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马太福音 7:2)。

这一点在黄金法则中尤为清晰, “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马太福音 7:12)。

为了防止人们忽略主祷文的要点,耶稣在祷告文之后立刻明确地强调了怜恤法则: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马太福音 6:14-15)。注意:耶稣以正面的方式说,如果你们饶恕人的过犯,神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也以负面的方式说,如果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神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怜恤法则是这样的:我们饶恕人不仅因为我们已经被饶恕,也因为我们想要被饶恕。这就引起一个问题,因为耶稣是在教导他的门徒,就是那些已经相信他的人,为什么他们依然需要被饶恕呢?新约教导说,耶稣已经为罪一次献上永远献上 (罗马书 6:5-11)。所以,为什么还需要持续的饶恕呢?耶稣在这里是在讲持续的关系性团契相交。丈夫和妻子只需要结婚一次,将来的行为并不改变婚姻的事实。然而,丈夫和妻子要保持和谐的话,他们必须在婚姻中彼此饶恕许多次。

主祷文/祷告模板的核心教导我们说,神与我们持续的关系性和谐取决于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它可能就像一位父母从自己的孩子手里拿过一块饼干,因为他们从另一个孩子那里拿了一块饼干,这样做为的是给他们上一课 (“这就是那种感觉”);也可能是我们与神建立关系的能力直接受我们对待他人之方式的影响,比如,如果我们对他人充满苦毒,可能就会减少我们与神连接的能力,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太过关注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对待。这就使我们脱离了与神的团契相交,因为祂赦免我们的过犯。所以,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要选择饶恕,而非沉耽于过错之上。

在主祷文/祷告模板的核心部分中值得反思的是,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要求神以他们对待他人的方式对待自己。最为具体的是,他们求神只按他们饶恕他人的程度来饶恕他们。这似乎很清楚,饶恕他人是耶稣所规定在祷告中进入神同在的前提条件。

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耶稣告诉我们要饶恕他人,是什么意思呢?” 是说,我们永远不要与他人产生冲突、挑战或反对他人吗?这不太可能,因为耶稣也经常与他人产生冲突。还是说,我们不应当为捍卫一项原则或战胜邪恶而努力和奋斗吗?同样,耶稣和他的门徒两者皆做过。然而,虽然耶稣公开揭露腐败的当局权威,但他个人并没有与他们作对。当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耶稣为钉他的人祈求说,“父啊,赦免他们”  (路加福音 22:34)。这表明,耶稣内心为他们的最佳利益着想。我们将看到耶稣在马太福音 23 章严厉指责法利赛人,他所给他们的斥责是令人蒙羞的。然而,耶稣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利益:悔改的机会。

在主祷文/祷告模板中,耶稣使用一词来描述需要 “赦” 的内容。显然,根据耶稣祷告之后对要点的解释来看 (马太福音 6:14-15),这些过犯的同义词,所强调的似乎是:这些过犯发生在过去,且依然未结清。

当交易发生,而收款人还未接到付款时,务就产生了。在这一情况下,祷告的人受到了冒犯,且还未结清,还未得到偿还。为要告诉神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那么债务必须已经取消了,因为免了是过去时。除欠我们的意味着取消偿还的义务。在冒犯的情况下,偿还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报复和惩罚。取消这些,具有减轻我们认为需要采取必要步骤将冒犯者绳之于法的效果。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过犯都是复数。似乎所预期是:会有无数的人大量地冒犯耶稣的每一位跟随者;所预期也可能是:每一个祷告的人都会有许多未结清的务,这些债务违背了神对我们行为的标准。

马太福音 6:14-15 译为过犯的希腊文单词 (“paraptoma”) 也被译为堕落、罪恶、冒犯和过错,它指的是对道德标准的违反。在这里的上下文中,它指的是某人对一位祷告门徒所持之标准的冒犯。所冒犯的可能是他们的价值观,也可能是某人冒犯了他们的自我看法,或者没有达到他们的期待。这是对饶恕冒犯你之人过犯的应用。

过犯也用来指祷告之人得罪神和他人的过错。

这里明确的信息是:祷告之门徒如何操练饶恕他人为神如何饶恕他们设立了标准。这与使徒保罗在罗马书 1:18-28 所教导的一致,即“神的忿怒”显明在人类所犯的一切不义上,并且神通过任凭人逞着他们的情欲行不义的事,来表达祂的忿怒。神任凭罪人所想要的,他们想要的最终会导致自我毁灭。所有的罪都具有自我毁灭性。对他人的苦毒是最具毁灭性的罪之一 (希伯来书 12:14-15)。这里的应用似乎是:如果我们坚持生他人的气,神就会任凭我们的怒气。这怒气将会腐蚀我们的生命,破坏我们与神的和谐关系,也会破坏我们与人的关系。

在祷告中间放置这一个关键点之后,耶稣开始分解交叉对称的后半部分。正如他在祷告怜恤原则之前求神眷顾我们身体的需求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一样,现在他指示他的门徒求神眷顾他们属灵的健康,补充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这是求神在我们生活在世上之时,保护我们的内心远离试探的恳求。耶稣指示我们要祈求保护,使我们可以将目光定睛于神的旨意和需要的事上,而不是被享乐、财富或野心的欲望所分心。属灵依赖性的祷告是交叉对称中的 C’ 行,与 C 行中意识到我们依靠神日用饮食的物质依靠相对应。

耶稣所说的救我们脱离凶恶是求我们的父为我们提供试探困境中的出路。马太用为凶恶的希腊文单词是 “poneros”,它可以指道德凶恶所带来的恶化影响和属灵伤害,也可以指自然凶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身体伤害。在这一情形中,耶稣可能主要指属灵凶恶,但因我们住在带有属灵互动的物质世界中 (我们自己既是物质的,也是属灵的),所以他很可能对 poneros (凶恶) 的两种含义都有使用。神总是有能力救我们脱离凶恶。哥林多前书 10:13 应许说,神不会让我们受试探过于我们所能承受的。没有任何的凶恶可以超越神帮助我们的能力 (以赛亚书 59:1),也没有任何凶恶的环境神无法救赎 (罗马书 8:28)。但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要记得我们必须依靠祂来救我们。耶稣的祷告既是对这一真理的纪念,也是依靠神救赎的表达。

呼应他先前交叉对称中的 B 行,愿你的国度降临,耶稣祷告了 B’ 行中的 “国度 [是你的]”。他再一次认可他的门徒属于谁的国度,即一个真实,但现今还未完全来到这个世界的国度。最后,耶稣以他开始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祷告——神的名为圣,将部的权柄荣耀都归给神,直到永远。这就用 A’ 行的陈述呼应了 A 行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且以此完成了交叉对称。

然后,耶稣用阿们结束了祷告。阿们是对希腊文 “amen” 一词的音译;希腊文 “amen” 一词是对希伯来文 “amen” 一词的音译;这个词也出现在拉丁文中,它的意思是 “愿它如此”,可以出现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西方文化中,它通常与祷告的结尾或声明的肯定有关。

耶稣向听众发出他的祷告模板已经结束的信号,然后解释了为什么他将怜恤原则定为交叉对称祷告的中心要点,“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马太福音 6:9-15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10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11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12免我们的债,
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13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远。阿们!
14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15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查看其它解经注释:

  • 利未记 19:19-32 解释

    神赐给以色列人许多非常具体的指示。......
  • 马太福音 11:1 解释

    马太已经传达了耶稣对十二门徒向以色列城乡传讲天国近了之使命的指示。耶稣也出去,以门徒所做的相同方式,在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中传道并教训人。......
  • 创世记1:1 解释

    圣经以神创造整个宇宙为开始。......
  • 罗马书 16:9-12 解释

    保罗继续列举他想要罗马信徒问候的信徒。......
  • 罗马书 16:1-2 解释

    非比是坚革哩教会中的执事,坚革哩是哥林多的一个海港。保罗劝诫罗马信徒在主里接待她。她可能是这封信最初的传送者。......